中国奥运史(比较详细)
清代光绪1896年第一届夏季奥运会在雅典召开之前,清政府曾接到国际奥委会的邀请函,但因光绪、慈禧及满朝文武不知‘奥运’为何物,未予回复,以致中国与奥运就这样擦肩而过。
1904年许多中国报刊曾报道过第三届奥运会消息。
1906年中国的一家杂志介绍了奥林匹克历史。
1907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中国奥委会第一任主席张伯苓先生在天津学界运动会发奖仪式上,以奥林匹克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他指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但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他建议中国组队参加奥运会
1908年伦敦奥运会后,天津一家报纸再次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还提出要争取这一盛会在中国举行。天津体育界人士用幻灯展示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举办了奥林匹克专题演讲会。
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在"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和"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口号的鼓舞下,在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
1913年开始举办的远东运动会(最初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先驱,中国是发起者之一。在远东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现了良好的体育道德。
1915年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承认了远东体协,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
1922年 王正廷成为第一个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中国人,炎黄子孙首次与国际奥委会“亲密接触”。
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后,中国陆续加入了田径、游泳、体操、网球、举重、拳击、足球、篮球等8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在第8届奥运会上,我国3名选手参加了表演赛。
1928年第9届奥运会上,我国派观察员宋如海参加,并进行了考察工作。
1931年,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正式参加奥运会的历史由此开始。
1931年 成立于1924年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接纳为正式会员。
1932年的中国,处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当时主管体育工作的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以国难当头、时间匆忙、准备不足为理由,拒绝中华体育协进会的要求,正式宣布不派遣运动员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仅由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沈嗣良前往观礼。但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伪满,为了骗取世界各国的承认,竟然电告国际奥委会:拟派刘长春、于希渭作为"满州国"选手参加奥运会。举国一片哗然,刘长春也予以拒绝。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民党政府决定,刘长春、于希渭作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员,沈嗣良为领队,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在开幕式上,刘长春执旗前导,沈嗣良、宋君复以及中国留学生和美籍华人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6人组成了中国代表团。于希渭因日方阻挠破坏,未能成行。刘长春在100米、200米预赛中位于小组的第五、六名,未能取得决赛权,但他以我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而留名于中国奥运会史。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派出了140人组成的代表团,其中运动员69人,参加篮球、足球、游泳、田径、举重、拳击、自行车等7个项目的比赛。另外,还有11人的武术表演队和34人组成的体育考察团。其中篮球比赛胜过法国队,撑竿跳选手符宝卢取得复赛权。中国武术队的多次表演轰动了欧洲,冯有真成为第一个采访奥运会的中国记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延和体育家袁敦礼、董守义等人提出请求第15届奥运会(1952年)在中国举行,引起了国人的兴奋。
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我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和自行车等5个项目的比赛,但没有一人进入决赛。奥运会结束后,代表团在当地华侨总会的帮助下,解决了路费,运动员才得以返回祖国。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中国正式接受邀请较晚,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团,可当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比赛已接近尾声。只有吴传玉参加了百米仰泳比赛,但是将五星红旗升起在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就是新中国的骄傲。游泳运动员吴传玉成为新中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第一人。
1954年 国际奥委会确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现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在某些人的操纵下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坚持原则,向第16届奥运会说“不”。1956年到1979年间,中国奥委会没有派代表参加奥运会。但是中国台北选手杨传广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夺取十项全能比赛的银牌。他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的中国运动员。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台北女选手纪政获80米栏铜牌,她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的中国女子运动员。
1958年 中国中断与国际奥委会的一切联系。
1979年 国际奥委会宣布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中国重回奥运大家庭的怀抱。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因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抵制奥运会。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后,中国第一次组团参加夏季奥运会。中国选手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比赛中为中国夺得有史以来的首枚奥运会金牌。随后,吴小旋夺得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第一名,成为中国第一位奥运会女子冠军;中国女排在决赛中击败美国队夺冠,将中国第一枚奥运会团体项目金牌收入囊中。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共夺得15枚金牌。
1988年汉城奥运会 体操选手李宁和新华社记者杨明首次以中国运动员和记者的身份参加圣火接力。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5枚金牌。
1991年3月8日 中国决定申请在北京举办2000年奥运会。
1991年12月4日 中国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主办2000年奥运会申请书。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夺得16枚金牌。
1993年9月23日 国际奥委会宣布悉尼获得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北京以两票之差失利。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再次夺得16枚金牌。
1998年11月25日 北京正式宣布申办2008年奥运会,再次开始了申办之旅.
1999年4月7日 北京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
2000年悉尼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夺得28枚金牌、16枚银牌和15枚铜牌,金牌和奖牌总数首次进入世界三强。
2001年7月13日 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中国终圆世纪奥运梦。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以32枚金牌名列第二,奥林匹克在自己的故乡见证了世界体坛新格局的诞生:美、中、俄三强鼎立的新格局在上届奥运会初现雏形,在本届奥运会上进一步得到巩固。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敞开怀抱迎接这次伟大的体育盛会。
2008年8月24日,“无与伦比”的第29届奥运会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51枚金牌,首次登上金牌榜首位。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