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术馆与国术国考
1933年的“第二届国术国考”银制徽章,外径55毫米,内径为40毫米。可能为颁发给优胜者的奖品,另有铜制徽章,主图案为运动员搏击及体育场,疑为参赛纪念章。
中央国术馆是中华民国政府于1928年3月在南京所成立的国家武术学院,为历史上首次以学校组织成立的武术最高教育学术机构,学制等级与教育部体制的规范完全无关;而且中央国术馆亦非正式学校单位。其全称为“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简称:“国术馆”或是“央馆”。故址:南京西华门头条巷6号。
开馆的宗旨在于培育武术师资、推广武术、审编武术教材、打破门户之见等等。在张之江与国民党政要人士积极奔走下,1927年3月15日《国民政府公报第41期》刊载第174号公文批准备案,由国民政府行政院来直接管辖与推行,中央国术馆即便成立。
张之江演武
第一任馆长即由张之江所担任;副馆长则为李景林。1929年馆址搬迁到南京西华门头条巷6号。1948年在资金困窘下,中央国术馆无法继续维持因此正式解散,从开馆到结束一共办了六期。
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先后举办了两次全国国术考试,本考试简称为“国术国考”或“国考”,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正式的官方学术机构所举办的武术考试,前后只有举办过两次,地点均为南京公共体育场;然而国术国考办理的相当不理想,正试项目出现了流血场面,相当不合现代化体育精神。
1928年10月11日至19日,举行第一次全国国术考试。
1933年10月20日至30日,举行第二次全国国术考试。
国术国考前三名称号为国士、侠士、武士
中央国术馆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中国历史上的贡献不小,而且将武术的文化层级提升为一种国粹,国术一名的订定即是由此开始。
中央国术馆开馆的理想虽立意颇佳,唯因当时民国政局不稳定、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等不利因素外,此时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正遭到西洋文化的打击与挑战,观中央国术馆历尽沧桑的痕迹,最终又因为经费不支而关闭,即可了解当时维持机构营运上的困难了,因此成为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