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安排美国乒乓队看样板戏 乒乓外交的一些细节
在美国乒乓球队和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先后提出访华后,当时的中央高层领导中曾出现过反对的声音,一些和我国“友好的国家”也提出了反对意见,面对这种内外兼有的压力,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乒乓外交”,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等重大问题做了原则性指示,并对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提升国际地位,揭露“台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重大历史使命做了战略性考虑。
据一些已经公开的史料记载,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了历史机遇,当时主持外交工作的周总理1971年为了来访的美国乒乓球队行程安排,及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顺利进行,不辞劳累、鞠躬尽瘁地抓好每一个细节。
据周总理当时的秘书钱嘉栋回忆毛主席、周总理重要批示的一些记载,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时在北京和上海进行了两场比赛,期间周总理每天都有详尽明确的批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1971年4月12日11时周总理在批示完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几个行程后,还特意指出“可以安排他们去参观故宫”;4月13日晚建议“看样板戏的剧场,既然政协礼堂不太合适,应安排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对样板戏剧场的变动做了妥善的安排。
4月14日凌晨,当周总理得悉美国、加拿大几名队员突然生病,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等对我方翻译发生误会,以为我国有意把美国队员留下不让走,于是让钱嘉栋同志迅速告知有关单位,一方面尽快对生病的美加队员给予治疗,争取能参加当天下午周总理接见,如果因病不能参加谈话,仍希望他们能参加合影,并特意指出要看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征得他们团长的同意;另一方面明确告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等不要相信某些外国记者的“胡说八道”,“我们做事是光明磊落,接待他们完全处于发展两国人民友好。我们保证,他(指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等)带来的人全部会同他回去,即使有的一时走不了,也一定尽早送到香港,那时需要专机专车。”妥善处理好这一误会后,我方的举措后来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赞扬。
4月15日早晨5点半,钱嘉栋的电话里传来了周总理关于随团记者妥善安排的批示;上午9点,值班室接到当时外交部值班室主任徐连儒的电话,得知周总理对访问团长和队员是否同乘一辆车做了细心的交代。16日晚上,周总理签名同意了澳大利亚乒乓球队访华,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下一位朋友敞开了大门。
从1972年7月4日当时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同志一次讲话的史料记载中可以了解到,毛主席同意的“乒乓外交”这个重大决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新增了20多个建交国家,像美国、荷兰等国由长达20多年的代办级外交关系终于升格,这些鲜活的事实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深远意义和远见卓识。
(感谢中国体育博物馆提供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