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运动会起源
为了增进东亚地区各奥委会在体育上和文化上的交流,地区代表于1991年9月15日举行的东亚各国奥委会第一届理事会上首次提出举办东亚运动会 (East Asia Games) 的建议。而同年11月于第二次东亚各国奥委会协调会议中正式通过东亚运动会为四年一度的体育活动,并同意首届运动会于1993年在中国举行。
在1992年1月27日举行的第三次东亚各国奥委会协调会议中决议成立东亚各国奥委会协调委员会 (EANOC) ,并通过其宪章。同时决定第一届东亚运动会于1993年5月9至18日在上海举行。其后在1993年5月17日于上海举行的第六次东亚各国奥委会协调会议中,组织的名称改为现时的东亚运动会总会 (EAGA) 。
比赛天数——
东亚运动会联合会规定每届东亚运动会最多可以举行12日(包括开幕日及闭幕日),但预赛并不计算在内。
比赛项目 ——
东亚运动会联合会规定每届东亚运动会都要最少有十项体育项目大项;规则订明其中七项必需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其它体育大项则可以由主办城市订出。所有体育项目的竞技都要根据国际体育联合会的规则及规格进行,否则有关比赛结果将会被取消资格。
成员及非正式成员 ——
东亚运动会联合会的成员为亚奥理事会所定义东亚地区的国家及地区奥林匹克委员会,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澳门、蒙古以及中华台北。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于第二届东亚运起参赛,但该奥委会于第三届东亚运后改为中亚地区奥林匹克委员会成员而没有参加。东亚运动会联合会的非正式会员是指毗邻于东亚地区,由东亚运动会联合会事前经商议所承认的奥委会;有关的成绩及奖牌均会计算。目前,关岛是现时参加国家和地区之中唯一的非正式会员。第三届在大阪举行的东亚运动会时,澳洲被获邀参加了该届运动会,但由于该参赛国家不是成员也不是非正式成员,所以有关成绩及奖牌是不会计算之内。当时,比赛决出所有最终成绩(包括奖牌),而在颁奖时则不会颁奖至该参与国家。
1993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
中国上海
1997年第二届东亚运动会
韩国釜山
2001年第三届东亚运动会
2005年第四届东亚运动会
中国澳门
2009年第五届东亚运动会
中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