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与赤色体育运动
1932年5月闽浙赣省第三次运动会在省府所在地——葛源枫树坞红色广场上举行。司令台上方悬挂着“闽浙皖赣省第三次赤色体育运动会”横幅,两边飘悬着“猛力开展体育运动”、“一切为了革命战争”的醒目标语。运动场上,气氛热烈,红旗招展,各县苏选送的三百名男女运动员代表,身着各种整洁的服装,排着整齐的队伍,精神抖擞地站在运动场中间,四周挤满了观众。主席台上,坐着方志敏和省委、省苏维埃其他首长,台下,群情激昂,一派欢腾的热烈气氛。“轰、轰、轰”运动会在三声铳响后开幕了!方志敏主席在开幕式上作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号召苏区军民要经常开展体育活动,努力锻炼身体,以适应战争和生产的需要,他还勉励大家在比赛中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接着三百多名男女运动员各显身手,分别参加了田径、球类、军体等项目的角逐。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同志和省苏维埃政府非常重视开展赤色体育运动,将体育活动作为一项正常的工作来抓。每次会议都要求做到会前有体育方面的计划,工作有体育方面的项目,文字有体育方面的记载,讲话有体育方面的内容,总结有体育方面的经验。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召开一次体育运动大会,并将体育运动列为基层各俱乐部的重要活动内容。“赤色体育运动,可以锻炼强壮的身体,可以紧张斗争精神,工农群众,都要踊跃参加。”1932年5月,团赣东北省委曾向团中央报告:“体育运动的工作已引起了群众的注意,在两年来开了两次运动大会,都还热烈。”1933年1月,方志敏在“闽浙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对全省选民工作报告书”中写道:“去年,‘三八’曾经举行了一次春季运动大会,共开了三天,出席的选手在六百人以上,去年八月间又开始了秋季运动会的筹备,可是因为白军骚扰,苏区斗争紧急,群众参加斗争不能来开会,已决定延期今年‘三八’开幕,改为春季运动会,大家要加紧练习运动,准备夺取红色锦标”。同年3月,第二次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要求:“发动群众经常做各种运动,特别是要做好关于战争需要的运动,如跳高、跳远、赛跑、打篮球、游泳等运动,强健身体,锻炼在革命战争中所需要的技能,更有力地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 同时各苏区学校都把赤色体育活动内容列入教学课程。
1933年3月2日由方志敏、黄道等领导参加编写、闽浙赣省苏文化部编辑的《工农读本》第三册第七十七课(每册三十课)专门设立“体育运动”内容,其中有:“赤色体育运动,可分田赛、径赛、球类、表演四种。田赛是跳高、跳远;径赛是赛跑;球类有足球、篮球、网球……;表演分个人表演、团体表演,个人表演如打拳、打棍、打花枪、打靶;团体表演如劈刺刀、军风纪比赛、体操表演等”叙述。 方志敏同志不仅号召红军战士和工农群众积极投身体育运动,而且还身体力行,每天清晨,他总是按时到红色广场进行长跑;运动会上,他也是积极参加各种比赛。为了创造条件,方志敏率领苏区军民在艰苦的条件下修建了列宁公园、烈士纪念亭、红色广场等群众性的运动休闲场所。 列宁公园,建于1931年初,位于葛源村东葛溪河畔,占地六千平方米,公园四周筑了二米高的围墙。园内种植了毛竹、杉树、枣树、樟树等,修建有六角亭、荷花池、看台等。还有一个面积1500平方米的游泳池,是方志敏带领苏区军民利用休息日共同挖掘的,池深一米余,周围用片石砌成,1934年11月,敌人攻占葛源后,列宁公园遭到严重破坏。直到解放后才得以重新修复,设专人负责管理,上世纪七十年代又大修了一次。 烈士纪念亭,建于1933年,位于枫树坞来龙山上,占地五千平方米,这是省苏维埃政府为纪念在革命战争中葛源地区牺牲烈士而建的一座六角亭。亭内砌有六面碑石,正面刻着为革命捐躯的一千零五十六位烈士名单。亭子四周古木参天,环境幽雅清静,方志敏常到这里散步、做操、看报。1934年11月,烈士亭被敌人捣毁,解放后已找到失落的碑文,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又重建。 红色广场,位于枫树坞村南面树蓬窝里,是群众集会、军事训练、举行体育运动会的场地,占地一万零五百平方米。广场周围有160多棵高大的枫树,北端正中是司令台,背倚来龙山。1933年1月26日,省苏维埃政府曾在这里隆重欢迎“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参观团”。同年11月20日,又在这里举行全省群众武装展览会,并进行了地雷演习和武术比赛。1934年1月27日,省军区在这里召开了最后一次全军体育运动大会。
(1997年6月6日发表于《中国体育报》)
万年台旧址(横峰县葛源中心小学操场西北角)群众集会场所。1927年底弋横起义胜利后,曾在这里召开庆祝大会。
1932年工农读本第三十九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