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体育收藏在线! 请【登录】或【免费注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远东运动会之经过与历史

发布时间:2015-06-17 22:39    查看次数:1551    分类:体育史料

阮蔚村 编 / 沈嗣良 校(原载《中国体育收藏》第一期)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上海勤奋书局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出版的《远东运动会历史与成绩》一书。为了便于阅读,由郭磊按照现在的习惯重新添加了标点符号,修改了文中一些零星的错误,并对文中部分内容添加了注解,配发了图片。


当在二十世纪以前,亚细亚的海岸上,大小十余国,人民百万万,各自安居乐业,绝少往来,对于体育事业,更无从谈起了!自从菲律宾成了美国的殖民地后[注1],从此美人到菲宣传教育的人日多一日。在1911年,经美人勃朗氏(Flwood S. Brown)提倡和经营之下,遂成立了菲律宾体育协会(P.A.A.F.),远东体育协会也就发轫了!
在远东体育协会没有产生以前,逢每年的二月,有菲岛的嘉年华会,会中例必举行一次盛大的运动会。在前清宣统三年[注2]的那一年,菲岛体育协会发起邀请中日两国,前往菲岛都城马尼拉参加嘉年华会。当时中国便遣派了田径和足球选手去参加,日本也遣派了早稻田大学的棒球队,和网球选手朝吹常吉与山崎健之丞二人出席。有了这次的动机,菲岛体育协会遂发起组织远东体育协会,并推定了克朗氏(Fran. Kl. Crone)勃朗氏和德苏来氏(Tutherly)三人组织委员会,主持一切的筹备事务。
菲岛鉴于这种趋势,更提议参照世界运动会[注3]的成例,由中日菲三国发起组织远东运动会,每隔一年,在东亚的各大都市择地开会,以促进三国的国交和国民的体育为本旨。迨民国元年九月,勃朗氏代表菲律宾体育协会,正式访问中日两国,提出组织远东体育协会的原案和意旨。 中日两国觉得有同样的需要,所以中国便首先毅然加入,而日本也以非正式的名义参加。第一届大会,遂于民国二年二月,在马尼拉趁嘉年华会的会期中举行。中国正式遣派选手到会,日本因为那时日本体育协会组织尚未完备,没有力量遣派选手,所以只有明治大学遣派了一队棒球队,和大阪每日新闻社遣派了两名田径赛员出席。各项运动比赛,因为缺少详细的组织和规例,所以在那次比赛中,未能够得到良好的成绩。第二届大会,便在我国的上海举行,各国人才,大为激增,因此成绩也精进了许多,友谊也从此日臻于亲善,可见远东运动会在提倡体育上和国际地位上的价值。日本因而声明,从第三届起,也正式加入大会为会员国。从此基础大定,凡举组织大纲,比赛细则,也都应有尽有了!
而远东运动会组织的目的,原在求远东各国的大联合,所以非仅有二三会员国加入就算满足。当在第一届大会闭幕后,勃朗氏就想扩大会务的组织,便亲自前往暹京盘古[注4]和新加坡等处,力向暹逻[注5]马来诸邦游说。他们虽都应允参加,不幸欧战[注6]爆发,海口被封,以致此议成为泡影。到了民国九年,勃朗氏鉴前功未竞,复作印度爪哇之行,仍规劝他们参加。但到了第七届大会,仍未见诸实行。第八届大会举行于上海时,印度来电欲拟参加,我国覆电欢迎,复有因事未果。到了第九届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印度才遣派选手,作非正式的参加。
远东体育协会和世界亚林比克委员会[注7]比较起来,不啻是一个幼稚的团体,盖现在远东运动会的秩序,尽量仿照亚林比克运动会进行.除限于各国的特殊情形不在此例外,余均有相同之处。现在大会会期改为每四年举行一次,且与亚林比克运动会相间行之,以免去时间上的冲突。
远东体育协会的原名,本叫做远东亚林比克体育会(The Far Eastern Olympic Games),而亚林比克委员会的西名叫做The Olympic Committee,后来因为亚林比克委员会请勿用Olympic字样,所以始改为远东体育协会(The Far Eastern Association),这便是远东体育协会定名的由来和因果。
查两会现有的性质与关系,并不同悖,而且有相辅相助的趋势,因亚林比克委员会对于远东体育协会,既无任何条件限制,也并不侵犯它的特权,而远东体育协会就因此也得以增加它本身的声誉和势力。且亚林比克委员会于每次举行远东运动会时,辄派委员一人为专使,并于关系国内指定一有名之体育家为亚林比克委员会的专门代表,以指导关于远东运动会的事件,并促进其会务的发展。
在远东体育协会成立的时候,颇得亚林比克委员会美委员史隆氏(Prof. Wm. Sloane)阿穆斯氏(A. V. Ormous)和温特尔氏(F.J. Wendell)三人的鼓励,并拿金花圈一个赠给远东运动会作为锦标,以资奖励。惟亚林比克委员会至一九二○年才正式承认远东运动会。其所以迟之又久的原因,乃是阻于欧战,并非不赞成或不注意这个新生的国际组织。
这年亚林比克委员会在盎凡尔开常会的时候,勃朗氏曾代表远东体育协会出席,将远东运动会的目的和成绩祥为陈述。经各国委员完全赞同,并决定遣派加纳治五郎[注8]为亚林比克委员会的正式代表。参预一九二一年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运动会。当时亚林比克委员会中的远东委员只有加纳氏一人,于第五届运动运动会开幕时,代表亚林比克委员会致祝词,并向远东运动会说明在盎凡尔会议时的情形,且把沪会的结果,也报告亚林比克委员会会长顾伯丁氏[注9]。
在那一九二二年的秋天,亚林比克委员会副会长斐兰拉都伯爵[注10](即现任正会长)充任专使由欧赴美,参加九月间在巴西京城举行的第一届拉丁阿美利加运动会,并拟赴日本大阪参预一九二三年五月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他的南美旅行,工作颇繁,在会毕以后,后拟考察各国体育运动的情形,奈斐氏将由美出发的时候,忽接电报,因要事召回欧洲,遂致未能成行,此乃远东运动会对之极为失望的地方。旋由亚林比克委员会会长顾伯丁表示,希望由亚林比克委员会的新委员[注11]王正廷博士代表亚林比克委员会出席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但又因中俄外交关系紧张,王氏又未能出席,乃仍由日委员加纳治五郎氏代表,于开幕时宣读贺电罢了。
以上是说明远东体育协会和亚林比克会的关系和渊源,现在再来谈远东体育协会本身的组织。远东体育协会每遇着举行远东运动大会时,便召开全体会议。从前每两年举行大会一次,到了第九届,乃改为每四年开会一次。大会的组织,设有总裁一人,系由当事国的大总统、总督、天皇、皇太子或大臣任之;副总裁一人,系由当事国的名人或地方长官任之;名誉会长之一人,系由前届大会之远东委员任之;会长一人,系由当事国之远东委员任之;副会长二人,一由下届大会的远东委员任之,一由本届大会当事国的远东委员任之。在委员会之下,更分为竞赛、会计、设备、招待、奖品、交涉、宣传、秩序、记录及救护等部分。
关于锦标的解决方法,以前是分做田径、游泳、棒球、足球、网球、篮球、排球七项目,得七项中的锦标最多者,算为优胜国。如果两国所得的冠军数目相等,则须依所得的亚军多寡来解决胜负。从第八届大会起,田径赛中的五项、十项和八百米接力及一千六百米接力,独立而成一全能锦标。因此远东运动会的项目,乃增至八项了!从第十届大会起,田赛和径赛又行分开,所以锦标增加到九项,这都是最近远东运动会史上的重要变化。
全能运动分为五项、十项、八百米接力和千六百米接力四项,八百米接力,从第十届大会起,改为四百米接力。五项和十项,每国得派选手六名出场。合计前四名入选选手的得分,以定各国的名次。全能每项第一的国家,获得十分,第二为六分,第三为四分,第四为二分。两项接力的计分法,也是十六四二制。
游泳比赛共分七项,每项每国得派六人出场,录取四名。计分也和田径相同,接力用十六四二制。
网球锦标的比赛方法,以前完全是采用台维斯杯制度,自第十届大会起,改为四单打,二双打。篮球、排球、棒球比赛,每国各遇两次,足球每国则只遇一次。
远东体育协会之得以存在到今日,不得不归功于故勃朗氏的努力。菲前总督福勃斯将军(Hon. Gen. Forbes)及故总督伍德将军(Hon. Gen. Wood),先后对于远东体育协会的组织和发展,均予以莫大的赞助。他如菲之克松氏(Quezon)、亚西斯氏(Osias)、恩晓吾氏(Earnshaw),美之克郎氏(Crone)、麦凯德氏(Marquardt)、德苏莱氏(Tutherly)、英格兰氏(England),日之加纳治五郎(Kano)、岸清一(Kisho)、武田千化三郎(Takeda)等,或为大教育家,或为政治家,或为经济家,或为体育家,各有相当的贡献。而我国的故外交家伍廷芳博士,热心从事,尤为今人所难能。即故大总统黎元、前内阁总理熊希龄、前外交总长唐绍仪和现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名誉会长王正廷博士、董事张伯苓博士等,对于远东运动会也有不少的贡献和努力,均为我们所不容遗忘的。


[注1]菲律宾原被西班牙占领,1898年美西战争西班牙战败后,双方签署“巴黎和约”,美国接收菲律宾,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注2]1911年
[注3]即奥林匹克运动会

[注4]即泰国曼谷
[注5]暹逻又做暹罗,泰国的古称。
[注6]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
[注7]即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注8]现译为嘉纳治五郎,日本明治到昭和时期的柔道家、教育家,现代柔道的创始人,被称为“柔道之父”。 1909年,接受顾拜旦的邀请成为亚洲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1912年,率领日本代表团首次参加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
[注9]即第二届国际奥委会主席皮埃尔·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
[注10]即亨利·德·巴耶-拉图尔(Henri de Baillet-Latour),比利时人,1925年当选第三届国际奥委会主席。
[注11]王正廷于1922年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成为中国第一位、远东第二位国际奥委会委员。